张新玲
1983年6月23日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于我而言却是终生难忘——因为这一天的《烟台日报》首次刊发了我采写的稿件《张国永夜修脱粒机》,从而激发了我这个农民通讯员的写作热情,让我成长为一名专职秘书。
我是1981年高中毕业回乡的文学爱好者。当年秋季,我给县广播站投寄了一封“听众来信”,呼吁农民朋友《不要放火烧荒》,不几天就被播出。之后,县广播站接二连三地采用了我采写的通讯报道,让我萌生了更高的追求,开始给上级新闻单位投稿,首要目标自然就是烟台地委机关报《烟台日报》。
冯宝新
时光是枚薄刃
轻轻一挑 就挑开四十年的茧
我数着指缝里漏下的光
每一粒都沾着油墨香
1985年的海风正翻阅故纸堆
我在教育学院的院报旁
第一次触摸到油墨未干的体温
“火柴盒”短消息夹在版面的褶皱里
像颗未拆封的星子
那是你递来的第一颗糖
每天我闻着油墨的香
姜远娜
我一直坚信,人和人、人和事物的相遇是需要缘分的。冥冥之中,仿佛它是命运偷偷牵的线,让本无交集的人和人、人和事有了交点。比如,我和《烟台日报》以及编辑和众多文友的相遇,看似不经意,却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小时候,担任生产队大队长的父亲,常把《参考消息》《红旗》《烟台日报》等报纸杂志带回家。虽然看不懂,但我也愿意翻一翻。不时地,父亲也会读给我听。以至于后来,看到小伟家仰棚上糊着的报纸,或者奶奶针线笸箩里的衣服纸样上的字,我都会歪头侧脑地看了又看,甚至读出声儿。母亲见了,说,等你长大了,也能在日报上发表文章,那才叫美呢!后来我对于文字的喜爱,一定是源于母亲不经意的那一句话。于是,小小的我,怀着大大的文学梦想,一路跌跌撞撞,只为母亲的微笑。
姜琳
1998年毕业后,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一成不变的工作。在无聊的工作时光里,是你的陪伴给了我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每天上午,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报纸。一杯茶、一份报纸,我便能遨游于文字的魅力之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由此,我也与《烟台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