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苗倩 发自北京
在“追求微醺”“悦己消费”的奔腾潮流中,五粮液、泸州老窖两大名酒企业先后释放推出低度新品的信号,引发关注。
此次五粮液、泸州老窖“破界”推出低度酒,与当年的“降度降价”策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曾经,“降度降价”策略的实施,在客观上迎合了当时的大众消费水平不高,但又希望喝到名酒的需求,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厂商与消费者的共赢。如今,为适应“年轻化”“悦己消费”盛行的市场趋势,名酒以低度化“破界”抢占年轻化市场,实则是应消费迭代的需求,通过降度、再降度,以度数的向下实现业绩的向上。
在标准建设赋能、健康消费理念升级以及产业资本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多重驱动下,露酒产业发展将呈现三个趋势:标准规范化、产业规模化、产品多元化。
今天,我们更该关注——我们是否酿出了一瓶让普通消费者愿意第二次打开的酒?
本报记者 刘雪霞 发自北京
《江苏省酒类行业发展报告(2024年度)》显示,江苏酒类消费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高端酒方面,千元价格带产品动销缓慢,部分品牌出现库存积压;而300元以下大众价格带(包括光瓶酒)成为主流,商务宴请场景支撑300元-500元价格带扩容,次高端(500元-800元)在波动中显示潜力。婚宴市场作为重要的消费场景,主流价格带在100元-200元,但200元以上的产品也逐渐被接受。这种分化反映出理性化趋势加强,“少喝酒、喝好酒”的理念逐步普及。
RTD的持续扩张不仅得益于啤酒制造商跨出传统领域寻求新增量,更与葡萄酒及烈酒企业加速布局RTD市场密切相关。
白酒的赛道已经发生变化,“悦己”消费渐成趋势。酒企应多研究适合自己的模式,让“悦己”与自身品牌相结合产生价值。
A5
中国葡萄酒业正从过去追求“名庄溢价”的浮躁期,转向“让更多人喝得起”的务实发展阶段。
本报评论员 张瑜宸
刚刚过去的两个月,多重利空重击酒业。“禁酒令”出台、年份酒信任危机爆发、飞天茅台价格神话坠落……名酒坚不可摧的价格根基在市场上前所未有地松动,价格连续下探。
经销商库房中堆积如山的库存,“够喝两年”的忧叹,成为供需失衡的真实写照。然而,形势不容乐观的根源在于消费结构的深刻重塑,特别是年轻群体的理性转向和多元化需求,正消解传统白酒的“面子消费”基础,叠加行业周期性下行压力与政策收紧,这几股力量汇成的巨浪,推动酒业版图迎来生死洗牌。谁将崛起,谁将退场,成为行业共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