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rinks Business撰稿人
今年4月,一股葡萄园抛售潮席卷法国波尔多,中国投资者成为这场浪潮的核心群体。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折射出经济形势对消费市场的深远影响,也揭示了跨国投资中文化差异与市场规律的复杂博弈。
回溯2010年代,中国买家曾以近乎狂热的姿态涌入波尔多葡萄酒产业。彼时,中国正经历经济高速增长期,奢侈品消费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波尔多葡萄酒营销委员会(CIVB)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年消费量一度高达8000万瓶,稳居波尔多最大出口市场。这种需求直接催生了投资热潮——176座酒庄被中国买家收入囊中,其中不乏房地产商、企业家等代表性人物,他们不仅追求葡萄酒本身的商业价值,更将其视为一种“身份标签”。
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
当前,酒类产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实现产业复苏与价值重塑需要长期积淀,这要求我们以充分的战略耐心持续推进,做足准备。国麦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过去我们叫“三年小成五年大成”,但对国麦项目来讲,“五年小成十年大成”就不错了,诸如农业源头端的产业升级,甚至可能是跨越一代人的系统工程,所以,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与资源持续投入。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当前,我们身处理性消费3.0时代,消费者行为呈现出“更愿意为直击心智的产品和服务买单”等特点。当消费端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供给端如何顺应趋势,满足消费者新需求,既是企业的时代使命,也是生存发展之道。面对消费的新形势、新变化,企业关键是要“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长期主义塑品牌,持续为消费者创造多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