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记者 吴贤国 发自北京
2024年,中国白酒行业在国际市场取得了一定进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白酒出口额达到9.7亿美元,同比增长20.4%;出口量为1642万升,同比增长6.3%,在酒类出口总额中占比51%,成为我国酒类出口的第一大品类。
面对消费的新形势、新变化,企业关键是要“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长期主义塑品牌,持续为消费者创造多维价值”。
国麦振兴不仅是供应链变革,更是文化回归与信心重建,它是一项关乎全产业链、全行业生态的系统工程,绝非单一企业可独力承担。
本报首席记者 杨孟涵 发自北京
近期召开的两场名酒企业业绩说明会,将名酒千元档之争的阶段性局面摆在台面上。
数年前,伴随着飞天茅台价格的一路走高,诸多名酒企业纷纷将主力产品导向千元档,以此争夺市场份额和在高端市场的主导性。
如今,伴随着新消费周期的来临,名酒千元档产品在飞天茅台价格下行、库存压力、消费巨变的多重冲击下,普遍遭遇价格波动。
跨国并购绝非“抄底游戏”,需对本土市场规律怀有敬畏。
聚焦核心市场、核心价位、厂商关系,建立利益共同体,是鲁酒企业持续增长、抵抗市场竞争的根本。
无酒精葡萄酒增速碾压传统品类,千禧一代豪掷30%溢价买小众酒——全球葡萄酒市场正被五股颠覆性力量重新定义。
本报评论员 苗倩
4月、5月,第19届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2025斯诺克世锦赛等热门赛事精彩纷呈,承载“挑战、热血、不言弃”等品牌内核的功能饮料、纯净水等品牌,正通过融入体育赛事以及街舞、电竞等热门赛道,将品牌主张转化为Z世代的情感认同,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心智联结,拓展市场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