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记者 吴贤国 发自北京
近期,有关“禁酒令”的讨论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不可否认,白酒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曾经高歌猛进的白酒,如今正面临价格回归与消费理性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酒业消费的路径将如何演变?
以往,茅台等高端白酒被赋予金融属性,成为富裕阶层囤积、增值的工具。然而,随着市场降温,茅台价格逐渐回落,其消费属性将重新凸显。当价格跌至合理区间,普通消费者也能买得起一两箱时,茅台可能成为“新式女儿红”——不再是奢侈品,而是普通家庭在重要时刻的珍藏与分享。
酒企的市场竞争要点在于风味个性化,风味个性化需要从原料、酿造、工艺特色、蒸馏、贮存、文化、感官、品质等多层面进行系统性构建。
个性化趋势、低度化趋势、健康化趋势、场景化趋势、多元化趋势,这五大趋势为露酒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或将成为中国酒业又一个新的增长极,至少拥有三个发展新机遇。
本报记者 刘雪霞 发自北京
6月18日,在2025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上,中国酒业协会发布了《2025中国白酒酒业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报告》认为,酒类产业进入新一轮政策调整期、消费结构转型和分化期、存量竞争的深度调整期,形成“三期叠加”局面。产能增长与需求放缓、消费动能不足与价格下行、消费场景弱化与产业链压力、名酒企业降维打击区域酒企、渠道商减少与库存增加、传统渠道与电商价格冲突、名酒保价与市场倒挂等现象引发行业深度思考。
白酒业想要渡过这一波难关,必须放弃幻想,以自驱力为动力源,以自我革新为内核,来适应急剧变化的消费市场。
当前,低度白酒虽然增长比较迅猛,但是,真正能够引领中国白酒发展,并且为白酒提供长久行业动力的,还是需要依靠高度白酒来完成。
本报评论员 张瑜宸
4月底,华夏酒报微信公众号推送了《飞天茅台跌破2000元,谁喜,谁忧?》一文,备受关注。近日,《华夏酒报》记者在京东平台上再次看到茅台价格出现明显波动:部分店铺中,500ml53度出口版飞天茅台标价已降至1438元,叠加京东PLUS会员可再减10元,实际到手价低至1428元;而非出口版在京东超市自营专区通过“满999减329”专项优惠券,单瓶实际成交价在1620元左右,较2000+元高位回落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