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面子消费、价值消费正在消失,未来的悦己型消费,追求的就是酒的风味极致化和文化极致化。
经销商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看你还能不能坚持5年,5年以后你还能不能活着。穿越周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聚焦。
本报记者 张瑜宸 发自北京
曾几何时,618只是6月的一场有关年中的购物狂欢,消费者们习惯在6月17日的深夜守候,等待零点后的抢购。然而,不知不觉中,这场年度大促的哨声愈发提前,从6月初前移到5月下旬,如今更是在5月中旬便开始“暗促”,预售期不断前移,几乎要与五一假期后的消费空档期无缝衔接,反而让618当天变得无足轻重。
未来,随着脱醇技术的突破和消费者认知的转变,零酒精葡萄酒或将从“替代品”升级为独立品类,但短期内,起泡酒仍是这场变革的领跑者。
酒企的战术动作正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名酒企业乃至区域酒企祭出“为美好生活赋能”的组合拳,在优惠购酒的同时,提供多元化的消费场景,赋能美好生活。
本报评论员 杨孟涵
5月12日至13日,贵州省相关负责人到遵义市调研并强调,要发挥比较优势促进酒旅融合,引领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
实际上,这是对此前贵州相关文件精神的进一步阐发。2024年6月22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贵州省“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聚焦打造一批示范性酒庄,一批美酒美食街区,一批酒旅融合景区,一批五星级白酒体验酒店和建设美食美酒研究院,为贵州酒企着力打造白酒消费新体验提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