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
烟台散文

高润武 || 舞阳河畔的时光漫旅

镇远古城之旅,恍若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2200多年的历史如同一幅雄浑壮阔的画卷,徐徐展现于游人面前。这座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的5A级旅游胜地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宛如一颗镶嵌在贵州东部的璀璨明珠,散发着古朴而迷人的魅力。[更多]

尹爱群 || 你好我也好 与美好相遇

“三八女生节”刚过,年已50+的闺蜜告诉我,她热爱心理学,打算攻读“心理学研究生学位”,以此充实业余生活。听闻此言,我在心底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更多]

姜远娜 || 秦山之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然浙江秦山,不巍峨,也没有“仙”,却因“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而名扬天下。于是,对于秦山,我便充满了无限期待。[更多]

徐绍磊 ||秦山为什么这么红

没去秦山,秦山在地图上,在史料中,有点陌生,有点遥远;去了秦山,秦山在身边,在眼前,苍翠葱茏,亲切温暖。[更多]

张爱玉 || 车行万里路

我记事时,家里的“车”是一辆自行车,当时都叫作“二八大杠”,据说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28英寸直径的大轮子和那条显眼的大横梁。它与当时的缝纫机、手表一起,并称60年代嫁娶必备的“老三样”。[更多]

刘长泰 || 一个有故事的人

来到烟台不长时间,我偶然认识了刘焕勇。说是偶然,好像也是自然。偶然:我与他虽是黑土地的老乡,但素昧平生。[更多]

乃学彪 || 再吻白哈巴

时隔十六年,我再次来到了白哈巴。山依旧,河依旧,美丽依旧,只是,白哈巴边防站的人,却已流水更替,旧人不在,熟人更无。[更多]

王同德 || 父亲是天

又一个正月新年安安静静地过去了。自从两年前一向健硕的父亲离开了我们,五十多年有关年的美好瞬间成了不可再现的回忆。[更多]

张晴霞 || “戏”说退休

脱离了三十多年的工作岗位,和职业生涯作出“断舍离”的决定,“班味儿”的接力棒就传到了“家味儿”手中。[更多]
烟台街

烟台街|苏轼宴礼夸鲍鱼

因为一次与美食的“邂逅”,苏轼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鳆鱼行》,让砣矶岛的鲍鱼声名远播。

烟台街|小毛驴情缘

老家曾养过一头小毛驴,犁地、拉磨、送粪、运粮、驮土、拉车等农活全靠它。人和毛驴和睦相处,彼此成为可以信赖的好朋友。
文学角

文学角|春光第一枝

梅香如海。心中对梅花的向往,鼓励着我和80多岁的妈妈爬上了陡坡,来到了南山公园栖云阁的梅园。
  • 文学角|犹怜草木青

    几场激情澎湃的雨过后,树木和青草蓬勃疯长起来。青枝绿叶在风雨中倾诉,风吹过,树林激荡起绿色涛浪,绿叶一波一波地随风起伏。清澈明朗满眼的绿直扑眼帘,让人心旷神怡。
  • 文学角|东南岭上 望老家

    我一直觉得,春秋两季在东南岭上回望老家,画面是最美的。夏天和冬日映进眼帘的画面虽然也美,但是夏天老家绿荫如盖,房舍、街巷一概潜隐其中,难见老家真容。冬日叶子落尽,老家妆容褪去,又显得过于本真。
  • 文学角|参天大树

    我是个老烟台。我生在四马路与葡萄山路衔接的坡道下,那是一处十字路口的东北侧。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知道,包括我母亲的名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邻居要比四时善变,但无论是开小面馆的大大、摆水果摊的妗子,还是推拿的盲小哥,都时不时打赏我几顿吃食。我就这样在葡萄山里长大。
  • 文学角|放蚕记

    柞蚕远没有桑蚕“命好”。桑蚕待在蚕房里,等着农人采桑投喂,过着饭来张口的日子,而柞蚕一出生,就被放养在大山里自食其力。当然,想让柞蚕活好,还需放蚕人的悉心照料。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