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3日 第A16版:烟台街
  • 爷爷的柳条篓父亲的锅圈

    臧永刚

    小时候,每次赶古现大集,总有那么一块地儿,摆着能工巧匠们的各种绝活儿,吸引着南来北往的老少爷们儿、大闺女小媳妇儿流连忘返。爷爷的柳条篓偶尔也会在那儿露个脸。往往不等车子停稳,就会被你拉我拽,抢购一空。那场景,稀罕着呢。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爷爷的条编手艺大显身手,成就了爷爷一生中难得的荣耀。那时,生产工具落后,有的是人拉肩扛、冒严寒挥镢头、大干快上的精神。曾流传的一句口号“干到腊月二十八,吃了饺子就上马”,我至今记忆犹新。

  • 刨老鸹爪和小白蒿

    孙英山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在村小学当教师。那时,学校除了上文化知识课外,还开展学工、学农和勤工俭学活动。勤工俭学活动涉及很多方面,“三夏”期间带领学生拾麦穗,“三秋”期间复收花生和地瓜,春秋两季组织学生上山撸刺槐叶和刨药材。

    刨药材是勤工俭学活动的一个大项收入,主要解决学校教育经费不足,购买学生的课本、笔墨纸张等学习用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我们村三面环山,山上不仅生长着楸树、松树、柏树、槐树、橡树、榆树等各种高大树木,还生长着一百多种名贵的药材。

  • A01

  • A02

  • A03

  • A04

  • A05

  • A06

  • A07

  • A08

  • A09

  • A10

  • A11

  • A12

  • A13

  • A14

  • A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