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老舍《鼓书艺人》(见全国一卷阅读II)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穆旦《赞美》
烟台一中 高二16班 王樱臻
指导教师:宁炜
老舍笔下,鼓书艺人喉间流转着欲言又止的喟叹;艾青诗中,嘶哑的喉咙里奔涌着对土地的深情;穆旦笔下,带血的手掌下震颤着民族觉醒的呐喊。这些穿越时空的文学意象,如同一座座精神灯塔,照亮了一个永恒的命题:个体之声,当与时代共振;生命之喉,应奏响家国强音。
烟台三中 高二4班 林昱彤
指导教师:王杰杰
八十载光阴流转,抗战的硝烟早已散去,而那段民族记忆却在文学的长廊中不断回响。老舍笔下鼓书艺人欲言又止的悲怆,艾青“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坚韧,穆旦见证民族站立的豪情——这些文字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一个民族从缄默到发声、从屈辱到新生的声带震颤。当苦难在声带上结成老茧,那茧中破出的不再是哀鸣,而是穿越时空的精神强音。
烟台一中 高二16班 宋筱芊
指导教师:宁炜
老舍笔下鼓书艺人“开不了口”的翻腾心绪,艾青诗中嘶哑喉咙对土地的深情吟唱,穆旦带血双手拥抱一个已然站起的民族——这些意象铺展的,是从个体心灵困境到民族挺立脊梁的精神图谱。当历史与时代的接力棒交至我辈青年手中,青年当以赤子之心直面责任,以担当之肩扛起使命,纵使喉咙嘶哑也要唱响时代强音。
烟台三中 高二4班 徐凡雅
指导教师:王杰杰
老舍笔下艺人“开不了口”的翻腾心绪,艾青诗中鸟儿“嘶哑的喉咙”唱出的血泪之声,穆旦诗中那双“带血的手”展开的拥抱姿态——这三重意象交织成无声的壮烈画卷,背后是无数沉默灵魂在历史风雨中吟唱的不灭爱国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