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4日土星环“消失”,5月7日土星环将再次“消失”。
土星是一颗巨大的气态行星,在木星轨道之外围绕太阳运行,运行周期大约是29年半。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土星是望远镜中看起来非常漂亮的天体,因为它有一个美丽的光环,这个光环主要是由碎石块、冰块及尘埃颗粒组成。正因为这个独特的光环,土星也被称为“草帽星”,并拥有了一个非常霸气的称谓——“指环王”。壮观的光环、明亮的色彩,让土星成为天文爱好者们喜爱观测的目标之一。
以色列研究人员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光:科学与应用》发表论文说,成功实现对持续仅数飞秒(1飞秒为千万亿分之一秒)的超快激光脉冲的精确测量,将有助于推动多个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新的测量方法,通过分析激光与气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离子,精确测量激光脉冲的强度与持续时间等性质。利用氦气、氩气等不同气体进行的实验显示,这种方法有良好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孙建教授团队与外国科研人员合作,在石墨烯夹层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原子排列结构,改写了氦等简单元素只有“最密堆积结构”的认知,阐释了物质“从二维到三维”的演变规律。
孙建介绍,如果用大量规格相同的玻璃珠装满玻璃瓶,你会发现这些玻璃珠在每一层都呈现出蜂窝状的正六边形结构,这在数学上被称为“最密堆积结构”。
太阳系外行星K2-18b
一个国际天文学研究团队宣布,在距离地球约124光年的太阳系外行星K2-18b大气中,发现了迄今太阳系外可能存在生命活动的“最有力证据”,但还需进一步观测,以排除其他非生物学解释。
4月17日刊发在《天体物理学报通信》的最新研究中,英国剑桥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上的仪器,对距离地球124光年的K2-18b行星大气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这一质量约为地球8.6倍,体积约为地球2.6倍的狮子座行星大气层中,存在二甲基硫醚 (DMS) 和二甲基二硫醚(DMDS) 的“化学指纹”。
瑞典研究人员日前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论文说,他们开发出一种能高效将治疗性蛋白质等运送到细胞内的技术,有望用于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等。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日前发布公告说,该机构研究人员开发的这项技术基于“细胞外囊泡”,这种囊泡能在细胞之间传递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研究人员通过引入两种物质,增强了囊泡与细胞相关结构融合并释放具有治疗效果蛋白质等物质的能力。
蒂姆·弗里德
出于对毒蛇等有毒动物的着迷,美国男子蒂姆·弗里德在近18年时间里数百次向自己体内注射毒蛇毒液,并故意让毒蛇咬自己,希望以此对蛇毒免疫。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3日报道,经专家检验,弗里德的方法似乎有用,其血液已对蛇毒液中的多种神经毒素产生免疫力。相关研究报告已刊载于最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