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张苹 通讯员 王朝霞 曾颖雪)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肺炎支原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广大家长比较关注的一种传染病。近日,市疾控中心专家就此接受记者采访,并为家长们有效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支招。
很多人认为吃饭时不能喝水,可偏偏有些人不喝水就吃不下饭。到底在吃饭时喝水好不好呢?对消化吸收又有什么影响呢?对此,贵州省疾控中心主治医师贺林娟为大家做一下分析。
固体食物的排空速度并不会受到液体的影响
反对吃饭时喝水的人基本持两个观点:
观点1:吃饭时喝水会将胃液冲淡,从而影响消化效率。关于水对胃液的影响,有研究对术前喝水的病人的胃液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喝水对胃液的浓度、成分或PH值都不会有显著影响。也就是说,吃饭时喝几口水还不至于把胃液“稀释”得完全不能用了。
霜降节气虽时至深秋,但“秋燥”并未完全消退,公众应如何养生?日常起居和饮食调养需要注意什么?家长应如何识别并有效预防孩子患上支气管肺炎?国家卫生健康委2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饮食以温润平和为主
“霜降时节,不仅有秋燥,还有寒凉,需要温润濡养人体的正气。”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张晋在发布会上介绍,日常起居要早睡早起,顺应阳气的收敛,时刻关注天气变化,适时增添衣物,注意保暖。饮食方面当以温润平和为主,如山药、红薯等,注意调理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