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首席记者 杨孟涵 发自北京
5月18日,新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印发,其中明确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
上一轮“禁酒令”发生在2012年,这导致酒业进入长达3年的调整期,不过,诸多名酒企业纷纷借此实现市场化转型——向着更依赖于市场的方向转型,而非更依赖于政务消费以及政策保护。那么,新一轮“禁酒令”会给以茅台为代表的白酒业带来怎样的冲击?
发掘能与时代共振的文化基因和时尚要素,用国潮赋能创新,引领新消费主张,才能真正激发消费潜力。
企业不要搞花里胡哨的表面营销,而是要让消费者真正喝得起、买得起,未来,口感好、健康、价格合适的产品才是消费者需要的。
本报特约撰稿人 邹文武 发自北京
2024年,19家白酒上市企业总计396.12万吨库存酒,其中,成品酒49.13万吨,半成品(含基酒)346.99万吨,按照2024年白酒行业平均吨位价19.21万元(白酒行业2024年营收7963.84亿元/2024年行业产量414.5万千升)计算,库存价值约7609.47亿元。
中国消费者对兼具本土特色和国际风味的RTD产品表现出强烈偏好,这推动本土品牌在产品创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在味型、品牌与场景的三重重构下,企业唯有紧扣健康、个性与情感需求,才能在“味觉+情绪+文化”的新战场中赢得先机。
铝制酒瓶正以“轻如羽、冷如冰、碳迹微”的颠覆性宣言,叩问葡萄酒包装的未来主权。
本报评论员 孙文东
最近,中国葡萄酒的业绩情况和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健的一句话被广泛传播。在这里,中国葡萄酒的业绩暂且不提,大家已经周知。
孙健坦言:“我们距离消费者实际上是越来越远了。没有打磨出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也没有创造出他喜欢的消费场景,更没能提供出能打动他的情绪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