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2025年04月24日 第04、05版:第十个“航天日”特别报道
  • 中国首位太空教师

    2013年6月执行神舟十号任务,历时15天,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2021年10月—2022年4月,执行神舟十三号任务,历时183天,共进行了三次太空授课,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王亚平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和“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 烟台一号卫星

    发射时间:2023年1月15日

    发射方式: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研制团队:由武汉大学牵头,陆海空间(烟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控管中心共同完成

    技术特点:具备高性能实时处理硬件平台和支持动态加载开放的软件平台,可实现遥感数据在轨实时智能处理,能打通星地—星间传输通信链路,技术指标国内领先

  • 习近平谈“航天梦”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2013年6月24日,习近平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宫一号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亲切通话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 烟台力量 筑梦苍穹

    “嫦娥”揽月、“天问”探火、神舟逐梦、北斗导航、太空漫步……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从未停止对宇宙的探索。在这些举世瞩目的壮举背后,都有“烟台力量”鼎力参与——深邃浩渺的蓝色天空里,有两颗以“烟台”命名的“星星”;“手可摘星辰”的浪漫旅程里,有烟台姑娘的足迹;一箭叩苍穹的豪迈,更是有着烟台产业的支撑。

  • 我国首次海上商业应用发射

    2020年9月15日,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再次从海阳港出发,在黄海海域成功实施我国首次海上商业应用发射。

  • 我国首次海上发射

    2019年6月5日,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海阳港为母港,成功实现我国首次海上发射。

  • 烟台二号卫星

    发射时间:2024年2月3日

    发射方式:搭载捷龙三号遥三运载火箭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成功发射

    研制团队:由陆海空间(烟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联合研制

    技术特点:是一颗高分辨率智能多光谱遥感卫星,搭载全自主化在轨智能处理终端,可在轨实现目标检测、识别及提取功能,独特设计了感兴趣区域标准影像在轨实时生成功能

  • 东方航天港,向海问天的中国坐标

    今年1月13日,由东方航天港总装出厂的捷龙三号遥五运载火箭,搭乘“东方航天港”号海上发射船,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近海海域点火升空。至此,作为我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东方航天港从无到有,一共参与了15次火箭发射支持保障,已将89颗卫星送入太空。

    2019年6月5日,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海阳港为母港,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海上发射。烟台第一时间上报关于打造东方航天港的请示。

  • 1987

    1987年2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3所搬迁来烟。从此,烟台有了自己的航天事业。

  • 我国首次海上“一站式”发射

    2022年4月30日,山东长征火箭公司出厂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南部黄海海域,以“一箭五星”方式托举吉林一号高分系列卫星点火升空,随后卫星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实现运载火箭海上“一站式”发射,即总装、总测、出港、发射一体化。

  • 2

    ​深邃浩渺的蓝色天空里,有两颗以“烟台”命名的“星星”——烟台一号、烟台二号,它们分别于2023年1月15日、2024年2月3日相继发射升空。

  • 1

    5年多时间,东方航天港一次次刷新中国航天纪录:首次“一站式”海上发射、首次近岸海上发射、首次海上热发射、国内民营火箭的首次海上发射、国内首艘专业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投用……

  • 89

    2025年1月13日,由东方航天港总装出厂的捷龙三号遥五运载火箭,搭乘“东方航天港”号海上发射船,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近海海域点火升空。本次任务是东方航天港支持保障的我国第15次海上发射任务。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发射卫星89颗。

  • 我国民营火箭首次海上发射

    2023年9月5日,东方航天港总装出厂的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一运载火箭成功实现近岸发射,实现我国民营火箭首次海上发射。

  • 513所,助力中国航天勇攀高峰

    走进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所展厅,一股浓浓的科技感扑面而来。展厅所展示的中国空间站、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等宇航模型,清晰地呈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步伐。

    通信产品确保航天员天地通话和出舱活动,控制器产品实现空间站机械臂精准操作,综合电子系统和国产化替代的大功率电源控制器是北斗卫星的“大脑和心脏”……令人惊叹和兴奋的是,空间站工程96%的计算机产品、飞天航天服90%的电子设备,都由航天513所研制。

  • 100

    东方航天港正加快打造“链条完备、配套齐全、共建共享、融合耦合”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策源地”,争取2030年前实现每年百次发射、量产百发火箭、天上百颗卫星,营收超过百亿。

  • “引力一号”创造多项世界纪录

    2024年1月11日,东方航天港总装出厂的引力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将搭载的3颗云遥一号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引力一号”由商业火箭公司东方空间自主研制,创造了全球起飞推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世界首型全固体捆绑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

  • 三次太空授课

    第一次太空授课

    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

    内容:在指令长聂海胜和摄像师张晓光的协助下,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水膜和水球等5个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等物理现象。

    第二次太空授课

    时间: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

  • 首次用“烟台箭”发“烟台星”

    2024年2月3日,东方航天港总装出厂的捷龙三号遥三运载火箭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点火升空,将“烟台2号”等9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烟台2号”是东方航天港“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的首颗业务星,实现了用“烟台箭”发“烟台星”,标志着星座快速组网正式启动。

  • 航空航天百亿级产业集群全面起势

    航空航天产业是我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之一,也是我市确定的重点产业链之一。目前,已形成以海阳市、高新区为领建区市,黄渤海新区、龙口市、福山区有力协同的良好发展态势,整体具备了星箭研发生产、高端装备制造、空天信息处理应用等能力。

    其中,高新区聚焦卫星研制、空天信息应用等领域,打造“两龙头、三片区、多亮点”的高新特色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以华宇航天、钛金科技等龙头企业为牵引,以空天信息港、卫星产业园、航天航空产业园等“一港两园”作为核心载体,搭建了山东省微纳卫星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分山东烟台中心、国家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烟台中心等6个省市级创新平台,集聚了航天智能、中羿智能等6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引进培育了航天领域专家及高层次人才50余人,形成了以空天信息应用及高端制造为主的产业集聚区。

  • “东方航天港号”发射船首次亮相

    2024年5月29日,东方航天港总装出厂的谷神星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搭乘“东方航天港号”海上发射船,在山东东南海域,成功将天启星座25星—28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是我国运载火箭首次在山东省东南海域近岸点位实施海上发射,是东方航天港继海阳连理岛近海之外,拓展的第二处近岸发射点位。同时,此次任务也是“东方航天港号”发射船首次正式亮相。

  • 01

  • 02

  • 03

  • 04、05

  • 06

  • 07

  • 0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界面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