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郝懿行故居

2025年02月24日

孙铭浩 程雨溪

栖霞为胶东千山总汇,百川源头,山明水秀,鸟语花香,充满了灵气。这样一方宝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名人大家。中国著名的经学家和训诂大师郝懿行,便出生在这里。

史料记载:郝懿行故居在栖霞县城南隅,离旧县衙大门约30米远,占地三亩,旧称南郝宅,有太房、客厅、晒书堂、双莲书屋等。前后五排房屋组成的四进院,以内过道和外长巷贯通前后,构成五合一院,共41间房。

徜徉在栖霞古城,但见高楼林立、商场密布、绿树成荫,哪里是郝懿行的故居?

郝懿行(1757~1825),字恂九,一字寻韭,号兰皋,山东栖霞人。郝懿行出生在山东栖霞县城内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出生时,其父取《尚书立政》“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的寓意,给他取名为懿行,后又命字恂九,以此寄托对儿子的期望。

懿行从小就表现出了对读书治学的浓厚兴趣,而父亲郝培元也欣喜地发现了这一点。郝培元在《梅叟闲评》中记录了儿子郝懿行当时的表现:“大儿懿行颇与书近,余不欲辍其功,故事无大小皆任之。”

郝懿行七岁入家塾,受父辈熏陶,别无他嗜,惟孜孜好学,受教于济宁孝廉李承琏,心醉六经,日读《论语》《孟子》,后又习《诗经》,寒暑不辍。他有钱即买书,以书悦目,路行读书,头触树干而不自知。乾隆四十年(1775)入邑庠,四十三(1778)年食廪饩,受教于山东学使赵鹿泉,人称为“栖霞四杰”之一。

郝懿行的一生充满了不幸与坎坷,先是儿子毓麟夭亡,前妻林氏病故;接着幼弟又殇。31岁时,他续娶王照圆为妻,夫妇吟诗唱和,感情甚笃。他曾参加乾隆五十一年(1786)丙午决科,拔为第一,为齐鲁冠,以优贡生入太学;又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赴济南乡试,中举人,但此后在科场上屡试不中,连连落第。嘉庆四年(1799)己未科会试,朱珪、阮元为正副考官,选拔了一批经学之士,郝懿行终因精于经学而及第。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已66岁的郝懿行奉旨补缺,任户部江南司主事。不想祸从天降,69岁的郝懿行病逝在异乡的京城齐鲁会馆里。

郝懿行著述虽多,身后却很凄凉,家中除了图书古籍别无长物,连为他举葬的钱都没有,妻儿只得向友人求借银两,将其归葬于山东栖霞祖茔中。

同乡牟庭知道郝懿行死后无钱举葬,夫人羁留京邸老无所依的凄苦境况,在《郝公兰皋墓志铭》里感叹,曰:“古云金满籝,不如遗一经。今日抱书编,不如一囊钱。平生但信古人言,哭死方知事不然。不可生无书,那可死无钱。呜呼!古人一瞑百不见,长使今人泪如霰。”

郝懿行中进士后,对宦海沉浮比较冷漠,二十余年未进一官,终身致力于古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他与父亲郝培元谈及“命运之说”时说:“命不可强,许多事很无奈,何如安心读书,新奇之书悦目,义理之味养心,不奔走而劳形,不忧戚而役志,面拥百城,心醉六经亦云乐矣。”

嘉庆二十二年(1817),郝懿行移居海岱门东之齐鲁会馆。因官俸微薄,孔兄交绝,童仆不具,庭院蓬蒿常满,贫病交侵,典衣购书,曾将一日三餐减为两餐。因为贫困,遂设馆授徒,但生徒寥寥,窘况难转。即便如此,他不改初衷,奋发著书立说。郝懿行在《证俗文述首》中言:“余年在逾立,始有志乎读书。资性迟钝,日裁数十行,能信讽者裁百余言。及浃辰之闲,忽忽如梦,彼百余言已忘其半。更阅一时,半者又亡,偶复追忆,宛如隔世。今齿将及艾,前志不遂,良可于邑,日月不贷人;一得之愚,恐终不复能为我有也。近六七年来,遇有所得,用纸札记,藏奔遂多。今检其纸,有破损者,雨湿者,烟熏者,纸尾细书不可辨者。乃者涒滩之岁,稍欲收拾散亡,集而录之。作恶之年,乃能粗就分别部居,令不杂厕,凡为十九卷。”

郝懿行酷爱读书,更勤于著述。

他从36岁起撰写《春秋说略》4卷,历时20载,三易其稿,把历代学者对《春秋》一书的分歧意见详加评析,逐一澄清,从而形成了《春秋说略》这部汉学研究的力作。《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曾言:“吾见历代论《春秋》者数百家,惟兹划尽千秋藤葛。”

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也是时人推崇的一部书。郝懿行在前人的基础上,广征博引,正名辨物,刊正疏谬,进一步从音韵训诂方面作了不少补正,他的补正超过了当时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和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等书,被称为“实事求是之学”。

《清史稿》评价《山海经笺疏》:“援引各籍,正名辨物,事刊疏谬,辞取雅驯。”清人张之洞在他指导治学门径的《书目答问》一书中,举《山海经》读本,也首列《山海经笺疏》,次列《山海经新校正》,并特别指出:“郝胜于毕。”

郝懿行一生学问渊博,治学严谨,著述极丰,总计50余种近400卷著作流传后世。所著《尔雅义疏》(原名《尔雅略义》)一书19卷,37万余字,是郝懿行毕生精力所萃。《清史稿》中称:“懿行之于《尔雅》,用力最久,稿凡数易,垂殁而后成。”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诂学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在语言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和非常重要的价值,名列儒家《十三经》之一。郝懿行的《尔雅义疏》参考汉魏五家注,晋郭璞注,唐陆德明音义,宋邢昺疏、郑樵注等前人注疏,广泛征引古籍,以声音贯穿训诂,探求词源,是历代研究《尔雅》众多著作中最为详赡的一种。

全书以《尔雅》晋郭璞注为底本,仍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十九篇。《清史稿》高度评价了郝懿行的《尔雅义疏》,称其“训诂同异名物,疑似意义,详加辩论,疏通证明,故所造较晋涵(即邵晋涵)为深”。《辞海》中引用《尔雅义疏》注释条目甚多,称郝懿行“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

郝懿行自言:“余田居多载,遇草木虫鱼有弗知者,必询其名,详察其形,考之古书,以征其然否。今兹《疏》中其异于旧说者,皆经目验,非凭胸臆,此余书(指《尔雅义疏》)所以别乎邵氏(即邵晋涵)也。”

《尔雅义疏》一直受到学人之尊崇。宋于庭《〈尔雅义疏〉序》云:“乾隆间,邵二云学士作《尔雅正义》,翟晴江进士作《尔雅翼郭》,然后郭注未详未闻之说皆可疏通证明,而犹未至于旁皇周浃、穷深极远也。兰皋先生最后成书,其时南北学者知求于古字古音,于是通贯融会谐声、转注、假借,引端竟委,触类旁通,豁然尽见。且荟萃今古,一字之异,一义之偏,罔不搜罗;分别是非,必及根源,鲜逞胸臆。盖此书之大成,陵唐轶宋追秦汉而明周孔者也。”

晚清重臣李鸿章称:“言训诂者,以《尔雅》为宗。古书惟郭注邢疏,至本朝而邵二云之《尔雅正义》、王怀祖之《广雅疏证》、郝兰皋之《尔雅义疏》,皆称不朽之作。”国学大师黄侃先生给《尔雅义疏》以极高评价:“郝疏晚出,遂有驾邢轶邵之势。今之治《尔雅》者,殆无不以为启辟门户之书。”

郝懿行不轻与人结交,但很注意从交友中取得学术上的帮助。

中进士之前,他与牟庭来往密切,应试往返常同行,所写文章多请牟氏过目。进士及第后,与张聪咸、胡培翚、胡承珙等人为友,常相聚首,切磋经义。还与阮元、王引之、孙星衍、张澍、臧庸、陈寿祺、钱仪吉等人相过从或通书信,后与其中同道者创立了学术史上的“兰皋学派”。

郝懿行号“兰皋”,“兰皋学派”即以郝懿行之号而名。“兰皋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除郝懿行外,还有孙星衍、王引之、陈寿祺、臧庸、马瑞辰、邓显鹤、宋翔风、牟庭及郝懿行弟子周悦让等,继承了“乾嘉学派”的传统,长于名物训诂和考据,自成一家,成为特点突出、著作繁多、成就斐然的一个代表性的学派。

郝懿行著作,生前多未刊行。去世后,其妻王照圆“辑其遗书,以求彰显于世”,至其孙联薇任顺天府东路同知,不替门业,收存原稿,将其专著编为《郝氏遗书》刊行,又将郝氏专著以外的诗文杂著、笔记、笔录托翰林庶吉士礼部祠祭司主事候选员外郎周悦让,编成《晒书堂集》,于光绪四年付梓,至光绪十年告竣。光绪七年(1881)十二月,经顺天府尹游百川代奏进呈郝懿行所著《春秋说略》《春秋比》《尔雅义疏》《山海经笺疏》,上谕:“前据顺天府尹游百川呈进,已故户部主事郝懿行所著书四种,当交南书房翰林阅看,据称郝懿行学问渊博,经术湛深。嘉庆年间海内推重所著《春秋比》《春秋说略》《尔雅义疏》《山海经笺疏》各书精博邃密,足资考证,所进之书,即著留览。钦此。”

光绪八年(1882)十二月,顺天府兼尹堂毕道远、尹堂周家楣代奏、进呈郝懿行所著《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并王照圆所著《诗说》《诗问》《列女传补注》《女录》《女校》,上谕:“前据顺天府府尹游百川呈进,已故主事郝懿行所著《春秋比》等书,有旨留览,兹复据兼管顺天府府尹毕道远等,续进郝懿行及其妻王照圆所著各书,当交南书房翰林阅看,据称郝懿行颛意纂述,阐明古义,其妻王照圆博涉经史,疏解精严等语。郝懿行所著《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王照圆所著《诗说》《诗问》《列女传补注》,均著留览。钦此。”

牟庭褒之曰:“郝懿行、王照圆夫妻同学,久官益贫,然富于著述,其书满家,海内禀仰,尊为经师,此孺人所愿望者也。”

郝懿行在学界影响广泛而深远。现代文学巨匠鲁迅曾经在回忆性散文中记载过他的作品和名字,并将他的《蜂衙小记》《燕子春秋》《记海错》等三部著作辑校整理;近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曾在日本神田大成中学发起成立“国学讲习会”,专门讲解他的《尔雅义疏》。

据许寿裳与周作人回忆,他们因故不能在大成学校听太炎先生讲学,商请其同意,每星期日在章寓另设一小规模讲席。许寿裳《纪念章太炎先生》一文忆及当时的讲课情形:“每星期日清晨……在一间陋室之内,师生席地而坐,环一小几。先师讲段氏《说文解字注》,郝氏《尔雅义疏》等,精力过人,逐字讲解,滔滔不绝,或则阐明语原,或则推见本字,或则旁证以各处方言,以故新谊创见,层出不穷。即有时随便谈天,亦复诙谐间作,妙语解颐;自八时至正午,历四小时毫无休息……”

著名学者周作人在专著中言及:“《晒书堂文集》《笔录》及诸所著述书中,则佳作甚多。清代北方学者我于傅青主外最佩服郝君,他的学术思想仿佛与颜之推贾思勰有点近似,切实而宽博,这是我所喜欢的一个境界也。《郝氏遗书》庞然大部,我未能购买,但是另种也陆续搜到二十种。”“至于个人撰述之作,我最喜欢郝懿行的《记海错》。”胡适赞赏《尔雅义疏》《山海经笺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好书。

郝懿行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我国古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终成一代大师。他的著作“精博邃密,足资考证”,多部著作辑入《四库全书》而彪炳史册,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栖霞,我最终没有找寻到郝懿行的故居,历史的大潮将几百年前的遗迹荡涤得没有了一丝痕迹。但一个好消息传来:栖霞将命名“懿行大道”,并筹建“郝懿行纪念馆”——这无疑是对郝懿行的褒扬,更是对栖霞源远流长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