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林雨先生

2024年04月24日

于燕新

身边有作家在《胶东文学》上发表小说,借此相聚,谈论文学,自然就谈到《胶东文学》的创刊人——主编林雨先生。

林雨先生不仅是著名作家、严谨的文学师长,还是一位佛心善道、慈祥和蔼的尊者。我对林雨先生的感情,或许比他人更深一些,因为我的短篇小说处女作,就是在林雨先生的指导下完成文本修改,刊登在《胶东文学》创刊号上。可以说,是林雨先生鼓励我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长为一名作家。

我读过不少书,开始是着迷书里的故事,书里描写的各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及其人的命运,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和更丰富的人生,加深了对生命内涵的理解和人性意义的认识,激发了无法抑制的文学写作欲望。上中学的时候,作文常常成为老师宣读的范文,参加工作后,长期在机关做文字工作。我以为自己的文字水平有能力写文学作品,于是开始写短篇小说。我在激情中一鼓作气写了七八篇小说之后有些发蒙,因为不能确切地知道是否达到可以发表的水平。由于底气不足,我没敢把这些小说寄出去,而是锁进了抽屉里。

《胶东文学》创刊时,我在烟台地区第一轻工业局工作。瞅了个空闲,我带着自认为写得不错的一篇小说《门神》,找到位于芝罘区西南河街边一座小楼里的《胶东文学》编辑部,向陌生的编辑交了稿件,然后便一直在忐忑不安中等待着。过了三天,接到电话让我去编辑部,当时我的心情既激动又不安,骑上自行车一溜烟儿就去了。接待我的是一位长者,五十多岁的样子,一头细密的白发,一张饱满生动的脸,一副和蔼可亲的笑容。他左手夹着烟卷,右手伸出来和我握手,自我介绍说:“我叫林雨,《胶东文学》的主编,今天约你来谈谈你的稿件。”

一位主编、一位慈祥的长者,亲自约一位二十几岁、陌生的文学爱好者谈稿件,那是怎样的情怀?而我,又是怎样的荣幸!看到我拘谨不安的样子,林雨先生亲自拖过来一把椅子放在他办公桌对面。他坐在我对面,从放在桌面上的大前门烟盒里抽出一支烟,在桌面上撞撞,把手中的烟蒂接上去。做着这些的时候,他一直笑眯眯地看着我,同时说:“燕新,你的稿子我看了,基本可以,塑造的传达室老工人曹二菊的形象很有意义。但是也看得出来,你对文学写作还很生疏。稿子再好好润色一番,改好了就在创刊号处女作栏目刊出,你说好吗?”

他亲切的笑容,省略了姓氏的称呼,商量的语气,顿时让我感到很温暖、很激动,也很受鼓舞。接下来,林雨老师示范性地提点:题目要改,就叫主人公的名字“曹二菊”,既朴实又亲切;加强和丰富细节描写,只有细节写好了,人物才能生动、形象地竖立起来,才能感人;叙述要简洁、灵动,不留一句一字的废话。今天跟你重点谈语言,你要知道,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语言一定要生动、灵透、准确、具有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文学是美学,小说的美学价值取决于读者的接受程度……

这次见面之后我才了解到,林雨先生是享誉全国的军旅作家。他的《政治连长》《五十大关》等多篇小说,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这样一位名家亲自指点,我心中对先生的膜拜油然而生。

第二次见林雨先生,他一改先前平和、慈祥的微笑,神情严肃地说:“燕新,这篇稿子你已经改过,可是还有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不仅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还让人心里不舒服,这怎么行呢?”他点了一支烟,接着说:“文学创作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一名优秀的作家,要具有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这一点请你千万记住。”

我感到窘迫和汗颜。

就这样,我的短篇小说处女作《曹二菊》在《胶东文学》创刊号刊出了,编辑部同时配写了评论《写出了希望》。刊物面世后,《烟台日报》加配编者按全文转载了该小说。

这件事对我的鼓舞至今仍然是很大的,不仅是因为小说的发表极大地增强了我从事文学写作的信心,更重要的是,林雨先生对一个刚刚踏上文学写作之路的青年人那份诚挚的关爱、耐心的指导、认真的引领,让我无论何时想起来都感动不已。林雨先生引领我进入文学写作的探索之中,成为我几十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情怀念林雨先生——一位和蔼、慈祥、令人崇敬的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