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乡间俚语

方言撷趣

2024年03月29日

叶展韵

读《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打秋风时对王熙凤说了一句俚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姥姥是一个乡村妇女,对于俚语张口就来,也可见乡间俚语之多。这让我不禁想起大集体时人们常说的那些俚语和俏皮话。

当年,我们村二百多户人家划分为四个生产小队,每个生产小队有一个队长。下地干活的时候,由队长统一安排生产。在安排生产的时候,有的人拈轻怕重,不肯去干重活,队长会板着脸,批评道:“你干点活就会挑三拣四的,属蚂蚱的,不摁着不拉屎。”有的人借口身体不舒服,请假不上工,队长会说:“你看看你,苍蝇蹬你一蹄子,就不行了。”有的人干活累了想偷懒,可是又怕队长批评,就找理由说是去方便方便,队长识破对方后会说:“你真是懒驴懒马屎尿多。”干活的时候,要是有的社员爱偷懒拉呱,队长会板着脸批评说:“你就和家雀的头一样,除了有个嘴,什么也没有了。”

生产队长不仅负责全队的生产,家家户户有什么困难也要解决。有一年,队里一户人家的大儿媳妇找队长告状,说婆婆偏心小叔子一家。队长劝说道:“手背手心都是肉,打断骨头连着筋,都是一家人,会偏向多少呢?再说了,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十个指头还不一般齐啊!”

村里有一户人家,孩子多,女人不知道调节生活,常常是收获了什么吃什么。有的人就说:“有了连毛入,没了把嘴竖。”村里还有一户人家,两口子都是愚钝的人,整天邋邋遢遢的,说话也不利索。但是,他们的两个孩子却像麦田里基因突变的高麦穗一样:女儿考上了大学,儿子参军入伍。他们队长都羡慕地说:“你看看这两个孩子,不像爹来不像娘,真是‘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人家这日子过得多好,饽饽往肉汤里滚。”那个年代,乡下人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饽饽吃上肉,吃饽饽蘸着肉汤吃是最奢侈最幸福的事情了。那时,脱离农村的出路也只有考学和参军,要想当工人,普通人是没有机会的,人们会说:“你就是有钻天鹞的本事也不能捞着去当工人的。”

有时候,有的社员干活慢吞吞不肯出力,队长就会说:“你看你,就干这么点活儿,像鳖瞅蛋一样。”有的社员干活快还干得好,队长会表扬几句。有一次有个社员受到了表扬,顿时眉飞色舞。队长又说道:“你看看你,刚刚表扬了你几句,你就又是秧歌又是戏的。”

有个嘴巧的人干队长,耳濡目染,社员也就学会了。有的社员也会故意打趣说:“得罪队长干重活,得罪会计工分少。”

有一年秋天,我们三队在村西头的地里种小麦。种小麦的时候,要先打小麦畦子。在地里先用绳子测量好,再画好杠,然后驾着牛、马或者骡子沿着画的杠起垄,这样就打好了畦子。画杠就是一个人光着脚,按照标记从田地的北头踅达到南头,在新翻的土地里留下痕迹。那天是一年轻的叔叔画杠,结果他一块地还没有画完,就去找队长说不干了,嫌画杠扯得脚疼,要去驾着牛打畦子。队长说道:“你是站在这山望着那山高,你连扶犁都不会,还想去耕地?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了,画杠这么轻松的活你都干不了,真是‘当梁不行,当椽子弯弯’。”

职业中学毕业后,我没有参加高考,回乡务农。有一天,队长问我为什么不参加高考,我说学习成绩不好,考不上。他说:“去考考看看,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再说。打不着粮食有口袋在,怕什么!”

后来,家家户户都忙各家的地,也就少了说俏皮话和俚语的机会。现在想想,像“哪壶不开提哪壶”“死猪不怕开水烫”“噘嘴骡子卖个驴价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等俏皮话和俚语真是生动形象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