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多少风雅事

2024年03月28日

蔡华先

春回大地,草木萌发。胜日寻芳泗水滨,赏花,自古以来就是一大美事、乐事、雅事。

古人对于赏花讲究颇多,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赏花时不仅追求多层次、多形式的感官享受,还追求由此而获得的心灵体验与生命感悟。

古人赏花不随便,首先要择时择地择天。

古人雅致,把花期和节气联系起来,列出一个详尽的“二十四番花信”,自农历小寒至谷雨八个节气,每个节气十五天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共二十四候。每一候对应一种花信。什么季节看什么花,哪个花信赏哪种花,十分讲究。除了花期,赏花还要选择良辰,有良辰才有美景。同一种花在不同的时间段欣赏,感受完全不同。有梅无雪不精神,踏雪寻梅,方能雪衬花妍,别具神韵;雨中赏花似乎更有意蕴,“杏花春雨江南”“梨花一枝春带雨”,文人深谙此道。明朝才子唐伯虎便喜欢月夜看花:“隔花窥月无多影,带月看花别样姿;多少花前月下客,年年和月醉花枝。”

另外,赏花的地点也要选好。袁宏道在《瓶史·清赏》中称:“夫赏花有地有时,不得其时而漫然命客,皆为唐突。”如看桃花,清人李渔便认为不应去名园:“惟乡村和篱落之间,牧童樵叟所居之地,能富有之。”在他看来,自然天成的桃花品赏起来别有一番情趣,所以他建议:“欲看桃花者,必策蹇郊行,听其所至。”

赏花,首先是一种感官体验,讲究赏色赏姿赏香,即观花之“色”、闻花之“香”、品花之“姿”。

色为花之衣,赏花自然先观花之色。花色之姹紫嫣红,令人赏心悦目。什么样的花色最为绝美?古人以一个“艳”字做了概括。何谓艳?就是色彩鲜明,花最美的色是“国色”。在春天,花之艳是红色,以粉中带红为佳,也就是桃红。除了桃花,古人还喜欢粉红系列中的“杏红”“梅红”。到了秋天,花之艳则非黄色莫属,秋高天气凉,蟹肥菊花黄。

古人赏花不仅重色,更重视色彩的对比,形成色彩反差,以求得更美妙的视觉体验,其中红与绿是最富美感的两种色彩。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浓绿万枝红一点”等。

花色夺目,花香沁人心脾。花之美在乎色,亦在乎香,所谓的“国色天香”,缺一不可。

花香至极谓之“天香”。牡丹花香、梅花香、桂花香等花香,都曾被称作“天香”。文人墨客尤为喜欢的是幽香之“兰香”和清香之“梅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孔子认为,兰香“当为王者香”。《左传》中记载:“兰有国香。”在北宋时称为“香祖”。明代张谦德《瓶花谱·品花》中,将花卉分成九品,其中第一品有九种,兰花为一品之首。古人如此推崇兰花香,其妙在于“兰香不可近闻”,香气幽幽,故古人称之为“幽香”。

梅之香也备受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梅花的花格、香品成为赏梅者追求的人格与气节。

形为花骨,清朝画家松年认为,“花以形势为第一”,因此赏花不可不赏花姿。花姿有横、斜、曲、直、垂、悬之分,直姿庄重,垂姿轻柔,横姿恬静,斜姿豪放,曲姿婉约,悬姿飘逸,各具其妙,各有特长。

自称“梅妻鹤子”的北宋诗人林逋对梅花的色、香、姿都有独到观察,他在《山园小梅》诗中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古人赏花讲究赏色、赏姿、赏香,其实是为了品韵、品境、品格。古人赏花如此讲究,无非为了娱心喻志寓德。赏花,不仅要养眼、养神,更要养心。

花开万朵,各有其神。花韵即花之品质。花有自然之美,更有意境之美、象征之美、品格之美。所谓品花韵,实乃是寻花的品质,也就是从注重欣赏花色、花姿、花香等的感官赏玩,提升到注重寓意内涵的意趣品鉴。

花妙在精神。古人认为,“不清花韵,难入高雅之境”。人们赏花,除了欣赏花的自然美,赏花之精髓更在品花之“韵”。不同的花也因其独特的品格而被人们深深喜爱。好兰之人,好其高雅脱俗;爱菊之人,必爱其独立寒秋;悦竹者,悦其坚韧节节高;喜梅者,喜其临寒斗雪,所以人们将其并称为“花中四君子”,这四种花都有高洁傲世、不畏风霜严寒的一面,其韵味也正在于此。

花开有景意,赏花有情致。赏花,其实是有境界的。以花自娱自乐,仅以感官参与,追求身心的愉悦,乃第一境界,所谓走马观花,一日看尽长安花,说的就是此种境界。景莫不含情,物皆有寓意,能从花开花落中品味一些道理与哲理,乃第二境界。袁枚有诗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虽然如米粒般微小,但同在一片蓝天,同沐一片阳光,因此并不感到卑微,依然追求着生命的盛开,依然像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再如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极具哲理。

赏花的最高境界乃是自花中取精神,以花自励自醒,以花砥砺品格。花有花的气节,人有人的品质,两者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共通的。人品与花格相互渗透,人品寄托于花格,花格依附于人品,人们所赏之花便不再是花,而是一种人格,一种人生理想。自古以来,人们都爱以花喻人,以花律己,以花言志,使花木人格化,讲究花草的“比德”情趣,把花品作为自己的精神参照,把花品作为自己的形象代言,用花来形容人的特点和高洁的品格。如屈原以兰蕙自喻,陶潜以菊自况、周敦颐以莲明志、郑板桥以竹寄情,便是托物言志,借物咏人,表达自身高洁的人格与道德追求。正因为如此,王安石笔下的梅花凌寒独自开,陆游笔下的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所谓花有花品,人有人品。花事即人事,赏花即赏人。观花赏花,花可传情;品花悟花,升华自我。

春秋交替,花开四季,花赏四季。迎春绽蕾,桃花映面,绰约了春日。荷花映日,石榴绽蕾,赋予夏天别样红韵。菊有黄华,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姹紫嫣红的花,装扮了世界,润泽了我们的心灵。

古来赏花多少风雅事,因为花中有景致,花中有韵味,花中有操守,花中有不一样的人生,最妙的是见人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