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好,播下运动的种子

2023年04月02日

31日上午,当奥运冠军魏秋月、郭伟阳、齐广璞走进蒙自一中大礼堂,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第二天,相似的场景在红河学院再次上演。

接连两天,“奥运冠军进校园”活动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举行,冠军们向大家分享成长故事,并与学生在运动场上交流互动。

排球、本子、帽子、衣服甚至衣领,可以落笔的地方都被拿来给运动员签名。热切的眼神从观众席上、从球场边挨挨挤挤的人群里、从争相合影的队伍里,投向舞台中央——

“就像郎导(郎平)说的,女排精神不只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冠军成员魏秋月动情地回忆起过往。打过三届奥运会,她称自己“经历了中国女排从低谷到攀登世界顶峰的全过程”。

让魏秋月记忆犹新的是,备战北京奥运会时,每周日上午都要爬山,在湖南郴州的苏仙岭,上下3600级石阶是队员们的“噩梦”。“陈忠和教练要求我们在22分钟内跑上去,只要有一个人超时1秒,全队就要一起下山重新跑。”她说,“每当回想起当年大家手拉手、强帮弱,汗水混着泪水滴在一级级石阶上,艰难向山顶冲刺的画面,我都会激动不已。”

北京奥运会上,满怀憧憬的中国姑娘们最终斩获铜牌。四年后在伦敦,她们止步八强,这是魏秋月“排球生涯永远的痛”。之后呢?就此止步吗?浑身伤病,但满心不舍。“我爱排球,爱这项事业。”她决定再坚持四年。

坚持,也是郭伟阳一直咬牙在做的事。他7岁进入少体校练习体操,开始独立生活。还记得第一次接触单、双杠时,他手上磨起一个大水泡,一刀挑破水泡削去死皮,酒精擦上去,疼得眼泪掉下来。一年到头真正的假期只有大年初一,最长的时候6年没有回过家。想过放弃吗?当然,但最后关头每次又都选择了坚持。

郭伟阳自称没有天赋,他相信天道酬勤。十岁出头在国家队试训时,一个动作教练布置20个一组做3组,他自己加到60个一组,获得“拼命三郎”的称号。后来如愿进入国家队,他却出现心理问题,比赛时总“掉链子”,“内心极其自卑”。“十八岁那年过完生日,有一天躺在床上,突然感觉自己长大成人了,就在想当我有一天回顾此生,难道就因为一点点失败、一点点挫折而不敢去继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吗?我绝不,不能让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

所有这些痛苦与挣扎,齐广璞都不陌生。连续三届冬奥会无缘奖牌,2022年在家门口,他第四次踏上冬奥雪场。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最后一跳,他拿出最高难度,这个动作“十年前只有我能完成,而现在决赛六名选手,五个人做了它”。顶住压力,迎难而上,这一次他笑到了最后,把冬奥金牌挂在胸前,“31岁的我,终于完成了16岁时的梦想”。他说,还想征战个人第五届冬奥会。

郭伟阳也圆梦了。他看名人传记,听激情洋溢的音乐,对自己喊“加油”,想尽方法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跟打了鸡血似的投入训练,每天都在想动作,想得睡不着觉,想得手心冒汗”。伦敦奥运会上,他作为“超级替补”登场,帮助中国队摘得体操男团桂冠。

四年后在里约,赛前并不被看好的中国女排连克强敌登顶,魏秋月拿到了自己最珍视的那枚金牌。后来奖牌被她捐给了中国体育博物馆,因为“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体育人的奋斗历程,让中华体育精神、女排精神、奥林匹克精神鼓舞更多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发图强、勇攀高峰”。

这些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让坐在观众席前排的红河学院大二学生陈诚激动地有些语无伦次:“高中时我去了排球队,那会儿就开始看魏秋月的二传视频,一直把她当作偶像。”

“之前觉得奥运冠军离我们很远,现在感觉他们跟我们一样是普通人,只不过他们更能吃苦,能奋斗,敢于突破自我。”蒙自一中高二学生杨博渊很受鼓舞。

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聚光灯下波澜壮阔的生活,但每个人都一定经历过人生起伏。

“我平常看到成绩不好会非常不开心,但是听他们讲就发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败的时候不去努力。”杨博渊说。

不是每个人都能登上最高领奖台,但每个人都有心心念念的梦想。

杨博渊想去南京大学读计算机专业,他的同学邵利想当老师,李羽璟则希望成为医生、帮助人们解除病痛之苦。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黄金说,通过持续举办“奥运冠军进校园”体育文化系列活动,希望发挥奥运冠军榜样的力量,讲好体育故事,传播优秀体育文化,弘扬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在学生心中种下自强不息的体育的种子。

看着狂热的“校园粉丝团”,魏秋月想起曾经的自己:5岁时,中国女排名帅胡进来到她的小学与排球队互动,在她心里埋下了排球的种子。当年的合影她至今珍藏。

四月,春时正好,绿意葱茏。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新华社云南蒙自4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