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说年 烟台日报 2024年01月12日

□邵明媚

“妈妈,妈妈,还有十天就过年了!”多日前,儿子兴奋地说。

我一个激灵,愣住。“谁说的?早着呢。”那么多活儿还没干,怎么就过年了?陷在各种年终总结、来年计划中的我,着实被儿子的“惊喜”吓了一跳。

“老师说的。还说让我们欢乐,表演节目,带零食。”儿子一脸坚定,“我要唱个歌。哈——哈——”儿子舞动双臂,踢腿又转身。

“那不是过年,是过元旦。”姐姐一纠正我才反应过来。

“就是过年!就是过年!”儿子很有些情急。

“你说得对,也是过年。”心情放松,我跟儿子细细说年:“我们中国人一年要过好几次年,农历六月初一过半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腊月三十过大年。你刚刚说的是阳历年,又叫元旦。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这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元,是开始的意思。旦,你看哦,底下那条线是地平线,日在线上就是太阳升起出现在地平线上。”

“还有农历年吗?”

“有啊,过大年指的就是农历年。我们中国人平常说的过年,指的是这个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圈,就圆缺一次,是一个月。转十二圈就是一年。最后一个月,叫腊月,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就是大年三十。这一天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天,不论在哪儿都要回家过年。所以叫过大年。”

穿新衣,吃好饭,放小鞭,还有天上的大烟花,看春节晚会,熬一宿——孩子们说了一连串,声高调长的,欢乐指数直线上升。

“吃饺子,吃钱!”调子又高起来,“过年好!”哥儿和姐儿两人双手一拱,相互作揖,然后促狭一笑,“红包拿来!”

“知道古人是怎么过年的吗?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里是这样写的: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凡饮酒次第,从小起。就是说,正月初一这天鸡一叫就要起床。先在门口放爆竹,吓跑名叫山臊的恶鬼。《神异经》里说山臊害怕竹子着火后发出的‘烞熚’声,人们就用竹子做成爆竹。还记得电影《年兽》吧?”

“对,它过年就跑出来,一放鞭炮就跑了。”儿子一边比划一边说。

“这个山臊就是年兽。放完鞭炮吓跑年兽,老老少少开始乐呵。穿戴整齐,年幼的给年长的拜年献福,年长的对年幼的谆谆教诲一番劝诫,然后喝椒柏酒,喝桃汤,喝屠苏酒,吃胶牙饧。”

“小孩儿不能喝酒!”

“他们喝这个酒啊,其实是药。东汉崔寔在《四民月令》里说,‘椒柏酒’是用椒花和柏叶浸泡制成的酒,喝了能‘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屠苏是一种药草,现在都叫紫苏,能治感冒。古代有个很厉害的医生叫孙思邈,每到年底就会给乡亲们发紫苏药包,让他们泡酒喝可以预防瘟疫,这就是屠苏酒。喝酒的时候,从小的开始,然后大的,最后老的。”

“不对!要老人先喝!老人不动,小孩儿不能动。”小儿子义正词严,我禁不住笑了。姐姐一脸疑惑。

“现在都是长辈不动筷晚辈不能先举箸,长者不举杯小孩儿不能先喝。古人是觉得小孩儿又长了一岁,值得庆贺所以先让他喝。而年龄大的呢,又老了一岁,心里不那么高兴,甚至有些失落。现在很多人年龄大就不过生日了也是这个原因。”

“哦。牙饧,是用牙熬的汤吗?牙还能熬成汤?”

“哈哈,胶牙饧应该是麦芽糖。”

“桃汤呢?”

“是桃罐头吧?咱们过年不都吃吗?‘桃者,五行之精,厌伏邪气,制百鬼也。’桃树是仙树啊,夸父逐日渴死后化成山,山上长满桃树,人们称为桃都山。桃花好看,桃子好吃,桃汤好喝。人们用桃木做门板做桃符守护平安,还雕刻成各种各样的摆件、挂饰镇宅辟邪,纳福招财。桃木雕刻历史悠久,雕刻技艺到唐朝时就已经很成熟,有雕、镂、镌、刻、镶、嵌、剔、轧等多种技法,八卦、太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龙、凤、连心云、同心如意、八宝、八仙等许多图案,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非遗文化。”

看俩人有点蒙,我转移了话题:“知道五辛盘、敷于散、却鬼丸是什么吗?”两人摇头。

“《本草纲目》里说,五辛菜就是葱、蒜、韭菜、芥菜、香菜。这五种菜都是‘辛’辣之菜,能够发散出五脏里不好的气,祛邪除病。你姥你奶不老说过年拌个火菜吗?就是这个菜。”

“哦——”两个小孩儿拖腔带调,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敷于散和却鬼丸都是药。敷于散出自葛洪《炼化篇》,把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研磨成粉调和调和,用井水服下,抑阴助阳,却邪辟疫。却鬼丸是用蜡把二两武都雄黄丹散调和成的弹丸,吃了能驱避鬼魅。现在医学发达,人们都不会在过年的时候专门吃药了。”

“我可不爱吃药。他们不贴春联吗?”

“早先贴的不是春联,是鸡画和桃符。门上还挂着用苇草编成的绳索,桃木板上写着‘神荼’‘郁垒’两位神仙的名字,或者贴他们的图像。绳索是他们的法器,用来抽打鬼怪。这是最早的桃符,神荼、郁垒是最早的门神。从清代开始,人们就改贴春联了。”

“每年都是我和爸爸贴春联,还有窗花。”

“以前都是我。你没出生的时候都是我和爸爸俩。”

小弟长吸一口气,“我吃了一个钱,去年过年。你没有。”

“妈妈也吃了两个呢。我吃了一块糖,两个栗子。你没有。妈妈还吃枣了呢。”

在两人的欢乐争执中,我似乎又看到那熟悉的场景:全家人聚在一起,放烟花,燃爆竹,包饺子,看春晚……熬上一宿就到了第二天,也是第二年。初一早上起来,相互拜年,相互问好,长辈给小辈压岁钱,团坐一起吃钱饺。吃到钱一年花不完,吃到糖一年甜到头,吃到栗子一年出力付出有回报,吃到枣早睡早起捡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