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花生往事 烟台日报 2023年08月04日

□张虎

下班路上,遇到了新鲜的花生,忍不住称了一些,回家洗洗立刻上了桌。

鲜嫩的花生,剥开柔软的壳,白生生刚刚泛粉的花生豆入口,脆嫩多汁,一股特有的味道满口醇香,沁入心底,好熟悉的美味。

花生在蓬莱老家,是不用清洗的,直接在田间地头,用手搓搓泥土,直接入口。所以,田间地头的花生是带着泥土的芬芳入味的。

于是,思绪回到了小时候的花生往事。

小时候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许地山的课文,专门写花生的,叫做《落花生》,是那个时代每个孩子朗朗上口、倒背如流的文章。它告诉我们,要像默默无闻的、平凡的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花生,也象征着千百年来,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过的平平凡凡的人生路。

花生,是中国北方地区的特产,特别是在山东地区,因为土质沙瓤,气候温润,更适合出产优质的花生。在那个物资匮乏,贫穷落后,缺鱼少肉的年代,花生油成为普通百姓获得营养的最原始途径。

那时,每个村庄都有一个民办油坊。油坊内温度很高,男人们都要脱得只剩一条短裤劳作,所以对女人和小孩子来说是禁区。小时候小伙伴们玩耍时,经过厚厚的草制门帘,好奇地想偷偷往里看一眼,往往会被大人们呵斥赶走。所以,我未能见到油坊的制作工艺。

那个年代,花生油榨出来后,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零食,叫做“花生饼”。褐色的饼块圆圆的,厚厚的,是孩子们的解馋零食,也是家里养猪养牛的饲料。

这就是中国老祖宗们废物利用、勤俭节约的真实体现。

挑花生种是女人们的工作。到了秋季,花生晾干后,女人们先把长相好的花生挨个捡出来,装袋放到干燥的地方储存,留作来年的种子,然后,漫长的秋季里,女人们开始坐在炕头剥花生,用来榨油。留作解馋待客的花生,有的剥皮,过年时或者有客人时,一道香脆的油炸花生米,是每家每户的必备大菜。不剥皮的留作炒花生,特别是漫长的冬季,巧手的主妇都会炒一锅喷香的带皮花生,放在炕头,一家人烤着暖暖的火炉,其乐融融地共享美味。

来年的春季,男人们耕完地,第一场雨过后,就开始种花生。一般都是家家户户互助式劳作。这也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美德,春种秋收、盖屋造房等,都是一家办事大家帮忙。小时候家里有牛,热心的父亲总是赶着牛忙完了一家又赶往下一家。没有报酬,甚至连请饭都不去吃。有时这家送来一点应季水果或者点心,那家送来一堆玉米秸当做牛饲料,这就是农家朴实纯洁的友谊。

秋季收花生结束后,家家户户门口会出现“挑灯摘花生”的景象,这时男女老少齐上阵,力求在秋雨来之前,把花生晒干入库。

花生收完后,还有一个壮观的景象,即捡花生。山野里,小脚老太太们人手一个小板凳,用小三齿耙把泥土刨开,捡拾掉落在土地里的花生,搅动着这块土地的芬芳。她们的身后,是一群奔跑打闹的孩童,或许还有摆尾打架的小黑、大黄、阿花们。

这个画面,今天可能很难再看到了,但是已经深刻地烙印在历史的书页中。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花生的故事也在更新。

这就是普通的花生农忙季,这就是伴随着千千万万人成长的花生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