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账与招账

2023年03月19日

朱玉成

赊账,是过去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相结合产生的一种购物方式,是在购物者有着良好信誉的前提下产生的。

在过去的老烟台街上,商铺林立,交通工具又不发达,外出购物都就近不就远。就近购物既方便又节省时间,还可以赊账,增加与商家之间的信誉和交情。

过去采购员外出购货也是有很多规矩的,首先听取需要购物部门所要物品的理由,采购员购物前必须请示,经批准后,还要到账房打个招呼。购物回来,必须与账房详细说明购物的情况,采购的什么物品,在哪个商店采购的,单价多少钱,合计多少钱,何人批准的,账房都要详细记录,以备招账时,双方对账付款之用。

那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购物者与商家人人皆知,每年可无数次赊账,但每年只有三次招账。第一次招账在端午节之前,第二次在中秋节之前,第三次在腊月的春节之前。每到此时,商家会派出财务人员,拿着账本及明细表,找到对方的财务人员,进行一番对账,结果是分毫不差,赊账方的财务即可付款、销账,晚上打烊时,财务人员还要向经理汇报一天的收支情况,以便让经理心中有数,好在日后的经营中作出最佳抉择。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赊账的商业行为基本上没有了,我记得曾有一个行业还在大行其道,就是寿光县来烟台卖小鸡的。寿光县每年四至五月份来烟台卖小鸡,他们的客户是烟台农村的家庭主妇,卖小鸡的一来,买鸡的马上就围了上来,少则五六个妇女,多则十来个妇女,围在一起热烈讨论鸡的故事,前年的鸡如何好,去年的如何,万变不离其鸡,互相交流养鸡的经验、教训。那些卖鸡的人都是一些饱经风霜的人,他们停下车子,抽着烟,任由主妇们去讨论,从不插言,只是告诉一声多少钱一只,再无下文了。有时主妇们请卖鸡的帮助挑选,他们也是装傻充愣,连忙推辞,妇女们万般无奈,只好自己挑选。多年的卖鸡经验告诉他们坚决不能帮助选鸡,选好了还好,选坏了可就麻烦了,秋后来要账就困难重重了。

这些卖鸡人还有一手绝活,在农村没有门牌号码,赊账很容易,但是半年以后来招账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一个村庄少则几百户,多则上千户,仅仅一面之识,可这些卖鸡人就有这个本事,进入腊月门后,凭着印章上的姓名,一定会准确无误地找上门招账。

如今,赊账的旧习惯在一些行业有所抬头,但更多的店家则打出了醒目的大字“概不赊账”。当然,这与时代发展、支付方式多元也有很大的关系,用手机支付,既方便又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