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

北海银行的守护者 烟台晚报 2024年03月14日

王忠华

春节期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问苍茫》,让我想起本家的凌姑姑讲到她的爷爷——北海银行的守护者王守明,一位普普通通的胶东农民自发干革命,以一片忠诚无私之心,在脚下耕耘的那片土地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说起北海银行,就不能忘却胶东这块革命圣地。1937年12月24日,于得水等人在被誉为“小苏北”的昆嵛山发动了“天福山起义”。1938年2月13日,在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的率领下,在牟平城南打响了胶东武装抗日第一枪的雷神庙战役,极大地鼓舞了胶东人民的斗志。不同地域的人们以不同的身份,为了共同的信仰,出生入死,以星火燎原之势蔓延整个胶东大地。王守明怀着对党的事业无限的热爱与忠诚,也投身革命。

早些年,他是党的地下交通员,于1938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秘密为各级党组织传送情报。在党组织的秘密安排下,他担任了村长,作为一村之长,他经常被日伪军和国民党部队骚扰和恫吓。一次,地下党组织人员运送了一批枪支,事后被国民党部队发现,王守明被五花大绑抓进牟平观水的牢房,关押了一个多月。敌人威逼利诱,让他说出枪支的去向,他宁死不招。

凡是党组织所急所需,王守明都义无反顾地坚决支持。他家中共有18口人(三兄弟没有分家),老伴常织布贴补家用。为支援前线,他把家中织出的两匹布(一匹布等于40尺)全部交给党组织做了军服。临近年关,地下党组织两次深夜聚集召开会议,每次都是二十四五个人,他把家里给一家人准备的过年饭(旧时过年饭是指从正月初一到十五的饭菜,都是年前提前准备的)毫无保留地全部拿出来,招待与会的同志。

战争年代,宣传发动是党组织的一把利器,根据地扩展到哪里,哪里就有宣传抗日救亡的标语,写标语就要用到笔墨,王守明把自己珍爱的两支大号毛笔捐了出来。

体格健硕的王守明经常弄枪舞棒,南庄北疃的人谁也比不了。他家里有杆土枪,冬天农闲时,他还带领村里的年轻人去山上打猎,每次都收获颇多,他总是将获取的猎物分发给村里人。村里谁家缺粮断炊,他便将家里节衣缩食省下的粮食相赠。村口大柳树下,他深埋着一窖子石灰膏,那是准备修缮自家房子用的。村人邻居们有需要的,谁用谁取,满满一窖子石灰膏,等到他用时已所剩无几,老伴不乐意了,他反倒说:“用的都是急,谁用不是用。”他慷慨仁义的善举得到了村里人的崇敬与尊重。

王守明弟兄仨,他排行老三。老大负责组织农田生产劳动,老二在外工作,王守明身材矫健,力能扛鼎,即使年过花甲,一驮篓装150公斤地瓜,他一把就轮到肩上,扛起就走。他负责走南闯北地采购买卖物品,并组织村里的日常工作,以此也掩护了他作为一名情报联络员的身份。

1942年的“马石山惨案”,惨绝人寰,震惊全国。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从北平飞往烟台,纠集青岛、烟台、莱阳等地的日伪军2万余人,策划了对胶东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区的一场空前的拉网大“扫荡”。日军把海阳、栖霞、福山、牟平、文登、乳山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包括地下党在内的所有百姓用火烧、枪杀等手段,向乳山马石山方向进行驱赶,制造了血腥的“马石山惨案”。据史料记载,这次惨案,我抗日军民500余人被敌人枪杀。王守明那时正和村里几个年轻人在去乳山送情报的途中,也被驱赶上了马石山,进入了敌人的包围圈。为了突破敌人的封锁线,他趁敌人点火,烟火弥漫之际,敏捷快速地带领同伴突围。不料,同伴中一人因害怕,躲起来不走了。王守明眼疾手快,一个箭步上前,抓住同伴的衣领一把将其拽起,一手提包裹,一手提人,健步如飞,途中横跨一条涨满洪水、宽数米的河流,同行的几人无一掉队,最终化险为夷。

王守明因出色的表现而成为党组织信赖的人。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北海银行遭到敌人破坏。银票是地下党根据地的经济命脉,没有它,根据地就无法开展工作。时任银行负责人林一敬(当时是北海银行胶东分行牟平办事处主任)找到王守明,打算把其掌管的银行大印和17麻袋银票(因为时间仓促,银票都是散落的,没有成捆)交给他保管。在日伪军严密封锁监控之下,采取什么办法才能让组织把这些银票交到自己手里?期间怎样既让党组织使用方便,又能秘密安全地保管好呢?王守明茶饭不思,想出一计,他将交接地点选择在村东山道附近的洞穴,那里便于进出,交接时间选择在深夜,无人察觉。为防止银行大印和银票被泥土水渍污染毁坏,需提前备好油纸在洞穴做铺垫。于是,王守明一人选址、挖洞、搬运、掩盖。在党组织恢复北海银行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他独自一人在月黑风高的深夜把这些银票一袋一袋从山下扛到山上,用时再一袋一袋从山上扛到山下,有时一个晚上要进行数次搬运和掩盖。在他的秘密坚守下,银行的大印和银票万无一失。

北海银行胶东印钞厂从印制第一张北海币到全省印钞厂大统一,经过了十年的时间,共发行了174.74亿元北海币,为革命地区的军事强大、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艰难曲折、艰苦卓绝的道路。在无际的大海上、农户的房舍里、村中的地道内、隐蔽的山洞中、闷热的树林间、冰冻的河滩边……都曾闪现过北海银行守护者们的身影。正是有了这些舍身忘我的守护者们,北海银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打了一场漂亮的、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为战争的胜利、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银行负责人林一敬同志专程登门找到王守明,称赞他是无私、赤诚的人,力荐他到政府部门工作。王守明却拒绝了举荐,他以一名乡村农民朴实而平淡的话语说:“我没上过几年学堂,识字少,怕误了政府的工作。”

王守明一生常挂嘴边的口头禅是“宁让脚受罪,不让靴走样”,他以赤胆忠诚的言行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王守明生前系牟平区王格庄乡后柳林夼村人,生于1907年,在村南的八间瓦屋里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于1996年离开了他一生耕耘的土地。他忠诚无私和朴实坚韧的品格,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