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阳光心态坚守“冰冷行业”

一群年轻人成了福山殡仪馆工作的中坚力量

2023年03月29日

福山英山路上绿树成荫、青山环绕,福山殡仪馆就坐落在这里。馆内现有54名工作人员,其中大部分为“80后”“90后”,年纪最小的还没过24岁生日。他们分布在接待、火化、遗体接运、整容、修复等岗位,是殡仪馆工作的中坚力量。

3月28日,清明节前夕,YMG全媒体记者来到他们中间,探访这群从事殡葬行业的年轻人。与沉闷、阴郁等形容词相反,他们用年轻人独有的勇气、坚韧以及阳光心态,坚守在殡葬行业。触摸了太多冰冷的遗体,目睹了无数次生离死别,这些年轻人对生命比常人有着更深的理解。

坚守一线,护送逝者最后一程

上午10点,结束运送任务的灵车司机刘相麟正在检查车况,进行车体内部清扫消毒。26岁的刘相麟常年奔波于遗体运输一线,风吹日晒间,白嫩小生也已蜕变为不折不扣的“老司机”。

随时待命,立即出发,这是刘相麟的工作状态。

“我们的工作就是安全第一,另外要严谨,出了问题是没有办法向家属交代的。”刘相麟说,相比普通司机,他的工作有标准化的流程,“到现场要仔细核对信息,对遗体进行消毒处理。遗体装车后,对自身及车辆进行消毒,将遗体安全运送至殡仪馆,整个过程要衔接有序、万无一失。”

“有的家属年龄大,不会办理手续,我们就全流程接办;还有来签字的是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孩子,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充当他们的‘临时家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情。”从业多年来,刘相麟见惯了生离死别,印象最深的是接运熟悉的人,“其实,出发前没有特别的感受,但当我亲手抬起自己熟悉的人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泪奔了。”

“在外人看来,我更重细节,更沉稳一些。”说起职业带来的性格变化,刘相麟说,在殡仪馆工作久了就更惜命了:“看到过80岁老人的无助,也见过20多岁年轻人的无力,这常常把我的情绪也带入其中。我特别怕身边的人会离我而去,所以我会多呆在家人身边,留出更多时间来陪家人。”说到这里,刘相麟眼眶红了。

敬畏生命,做有温度的服务

7点24分,开了一个小会,35岁的袁玉磊当日轮岗火化车间。5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工作在不为人知的幕后。

走过长长的走廊,他来到工作点位,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手套,查看机器设备情况以及当天设备的使用频次。

“我们每个环节都需要扫二维码,这可能是人走到终点最后一个‘身份证’了吧。”袁玉磊说,遗体、冰棺、骨灰袋上都有对应的二维码,包括进车间前面门禁以及设备使用前都需要一码对应,全流程实现信息化。

“有人问我,怎么年纪轻轻就选择这个职业?我当时是误打误撞进入这个行业。”和很多年轻人一样,袁玉磊平时喜欢跑步打球,“运动是我放松的方式。虽然我生活的圈子特别小,但是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我觉得,葬礼是每个人的人生大事。咱们民间都有这么一个说法:‘一个人成不成功就看他葬礼那天能来多少人。’我能帮逝者体面地把人生大事办好,这个人的人生大事我参与了,我觉得我也是他生命中一个重要的人。”袁玉磊说话的声音很低沉,“家属这时很无助。我会告诉他,你不用担心,我就像你的亲人一样。”

感动常在,生命应当礼赞

和记者交谈的时候,王能成一直保持着微笑。33岁的王能成在5年前福山殡仪馆建馆时,应聘到馆内综合部火化组。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为逝者整理遗容这项工作。

“实话实说,刚开始肯定害怕,记得那时充电器放在更衣柜,晚上值班自己都不敢进去拿,化妆时都不敢瞅逝者的脸。看师父怎么操作,我就在旁边学,时间长了就上手了。”王能成说,“其实我觉得这也算是一门艺术吧。给遗体整完容,由开始看着不舒服,到后来整完看着很安详,对我们来说,那就是一个特别的作品。”

一般来说,遗体整容的过程首先是清洁面部,打底色,然后描眉,画嘴,画眼线,涂上腮红,再把衣服整理好。

“这也是个手艺活儿。很多细微的差别,除了师父能看出来,没人能看出来。比如神态方面,高手化出来的都特别安详,肤色更自然一些,让人觉得就是睡着了一样。”让王能成记忆深刻的是给一位20岁出头的女孩化妆。“女孩的父亲特意交代,要化成睡着了的样子。记得那天我仔细地给女孩化了个妆,就像生前睡着了一样,她的父亲向我道谢:‘我们都没想到可以化得这么好。’这种认可,会让我们很有动力地做下去。”王能成说。

王能成的业余时间,和很多年轻人有一样的爱好——玩手游。和朋友聚会时,大家也只是知道他在民政系统工作。

“我是独生子,以前没做这个工作时,老人说不爱听的,我还犟两句嘴。自从从事这个职业,每天见到的逝者多大年龄的都有,我最大的变化就是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王能成说,生活中他也变得不再拖延了,因为明天不知道什么样子。

使命第一,再现生命荣光

“看惯了死亡,但不愿意看到非正常死亡的情况。”福山区殡仪馆综合运营部整容组组长赵培宏是一众年轻人中年纪最大的那一个,从业16年来,先后从事过司机、火化、化妆、遗体修复等岗位。

白净皮肤,一袭黑衣,赵培宏给记者的印象是沉默寡言,皱着眉头总像在思考。铝合金的整修台、消过毒的工具包……作为遗容修复的“大拿”,他的工作环境又相当于法医和医生的混合体。

在工作的时候,赵培宏追求的是“完美”,用自己的手艺来尽量地修复每一具遗体。他经常会根据家属提供的照片和遗体面部损伤情况制定好遗容修复方案,细心地为逝者梳洗、整理、缝合、穿衣、化妆,每一个步骤的工作都认真仔细地去做,持续一两个小时、半天或一整天都是工作常态。“我这个职业,没什么特殊的,你不去,他不去,那怎么办?哪一项工作都得有人干呀。”赵培宏淡淡地说。

“老人们养了我们一辈子了,我们就应该让他们干干净净、没有挂念地离开。”今年,赵培宏所在的班组开展了一项新的服务——遗体沐浴,也结合胶东的习俗,把遗体沐浴也分了好几种样式,供家属选择。他还为遗体养护团队起了个名字叫“艺荣”遗体养护团队。他们用精湛技艺,再现生命荣光。

“我们用精湛的技术和细致的服务,让逝者以最自然安详的方式走完人生最后的一程。这就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赵培宏说。

YMG全媒体记者 邹春霞